
“我市目前的旅游產品體系相對完整,但仍然以觀光旅游產品為主,休閑度假等專項旅游產品較少。旅游資源的產業鏈條較短?!?/p>
“我市旅游面臨著文化缺深度、產品缺體驗、產業缺聯動、營銷缺整合等問題?!比涨?,在遼東學院旅游管理學院,鄭遼吉教授結合我市得天獨厚的旅游條件,對我市全域旅游的發展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話題從我市這幾年不少鄉鎮開展的民宿開始。他表示,民宿作為鄉村旅游升級轉型的一個方向,這幾年受到關注和追捧。民宿的意義在于游客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、富有特色的一條龍服務,但我市的一些民宿只重營銷不重內涵,精細不足,軟硬件設施不匹配。而在民宿業較為發達的浙江,在民宿的設計和服務上要用心得多。
辦好民宿,需要對游客進行科學分析,將游客入住前后、出游前后的需求服務整合到體驗性產品之中,同時要與其他產品實現融合,延展用戶的需求與體驗空間,實施精準思維營銷傳播,將真實的“鄉愁故事”場景展現出來,在短期內為游客營造回家的感覺,這是目前我市民宿需要提升的重要內涵。
鄭遼吉教授認為,目前,游客的要求越來越高,游客在旅游中除了欣賞美景,還力圖方便和智能化,因此,向智慧旅游轉型升級勢在必行?,F在不少城市已經構建起以“物聯網、云計算、智能數據挖掘”為核心的智慧旅游平臺。這些平臺不僅完善了游客信息服務體系,還通過加快重點涉旅場所的無線上網環境建設(如提供免費Wifi),提升旅游信息服務能力。
記者在我市幾家星級酒店和景區了解到,目前我市也正在開展旅游營銷智慧平臺,不僅要實現景區和酒店的Wifi全覆蓋,還要建設智慧化營銷體系,實現旅游實時監管全覆蓋,提供環保、氣象等信息,通過做好服務,推動智慧旅游的建設。
鄭遼吉教授表示,精細化程度不足,必然會導致旅游供需結構不平衡,隨著大眾化旅游時代的到來,休閑度假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。我市應不斷加強旅游精細化管理,促進鴨綠江風景名勝區內“沿岸游”向“登岸游”轉變,形成邊境串珠型的 “登岸游”空間發展模式;開發“旅居型”康養基地,推動健康養老、自駕營地、特色民宿等新型業態發展,豐富丹東全域旅游的業態形式。
□記者 姜慕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