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簡介:
孫守濤,1945年生,山東濟南市章丘區人,教育工作者,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。有詩歌發表于《詩刊》《星星》《詩歌月刊》《詩潮》《綠風》《滿族文學》等刊物。
?
詩集由來
2021年1月,孫守濤的第三本詩集《邊地詩》正式出版,這既是他為自己準備的76歲生日禮物,也是十年來詩歌創作的一次小結。
在孫守濤看來,相比于20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,《邊地詩》更加精練和沉穩?!白约翰粷M意的作品堅決拿掉?!苯涍^近兩年的篩選和打磨,共有222首詩選入詩集,分為“長城”、“關外的風”、“故鄉”等9個專輯。而這之中,有三分之一曾發表在《詩刊》《星星》《詩潮》《綠風》等國內較有分量的詩歌雜志。
因該詩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以“邊塞之地”為主題而得名。孫守濤在“后記”里寫道:“邊塞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,也在我的心靈打上深深烙印,并且反復鍛打著我的文學夢?!?/p>
其實,孫守濤關于“邊塞詩”的創作可以向更早的時間追溯。2007年11月,在市文聯和市作協舉辦的孫守濤詩集《風念經》研討會上,詩人黃文科提出了“東部新邊塞詩”的概念。在他看來,孫守濤的作品正具備東部新邊塞詩的美學特征。為此,在這次研討會上,黃文科還重點闡釋了東部新邊塞詩的生成背景和所形成的藝術特色。隨后不久,在這次研討的基礎上,黃文科的詩評文章《東部:新邊塞詩因誰而開啟——孫守濤新邊塞詩創作的藝術梳理》發表。
彼時,孫守濤的詩歌創作只是呈現出東部新邊塞詩的趨勢性,詩集《風念經》中東部新邊塞詩比重較小,黃文科也婉言其“對東部新邊塞詩的面貌呈現并不充分”。但其評價和褒獎,對孫守濤此后的“邊塞詩”創作產生了一種極大的鼓舞作用。于是,在十多年后,當詩集《邊地詩》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時,我們不難發現,孫守濤的東部新邊塞詩的特征更加明顯,并具有一定代表性。
本土價值
“我認為詩歌創作者應該從過于強調自我,轉而樹立正確的詩歌主體意識,寫出有積極意義、催人奮進、感人肺腑的詩篇?!?/p>
在當下詩歌創作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的大背景下,孫守濤形成了自己的詩學觀。他認為,中國的詩歌應該是中國式的寫作,應該是《詩經》《楚辭》唐詩宋詞和民歌的集萃延伸。
“詩歌應該有金屬的質感和響聲,應該有國畫、油畫般的畫面感?!倍嗄陙?,孫守濤堅守這樣的創作原則:詩歌有詩味,有技巧,有繞梁三日的回音。詩歌應該是大詩,大如荒漠、草原,應該有長城般的崛起……
無疑,這樣的詩學觀,為孫守濤邊塞詩創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。所以,縱觀整部詩集,東北特有的山脈、草原、海洋和邊境風光,或優美的,或蒼涼的,都成為其創作的一個又一個源泉。
更為難得的是,孫守濤還把自己對丹東特有的歷史和戰爭遺跡的探訪,融入詩歌的創作中,為東部新邊塞詩增添了更加有說服力的注腳。
比如,在那首《鄧世昌墓前》,孫守濤“心潮澎湃”,回望120多年前的甲午海戰,內心深處是“甲午恥,猶未雪”,現如今,“高聳的墓碑是引航的燈塔”。
再比如,在那首《清明,祭掃五龍背志愿軍無名烈士墓》中,他“登上一級級石階,回眸便是半個世紀”,墓碑雖然無名,但“他們的名字,就是大地顏色,是紅旗獵獵之聲”。
在對《邊地詩》細讀后我們還會發現,孫守濤還以現代詩歌的形式對丹東歷史遺跡進行了個性化解讀,從而更加精確地對“邊地”這一概念和“新邊塞詩”進行了命名。
中國古代,尤其是唐代邊塞詩所描述的大多為西北邊塞風光,作為的東北邊塞的丹東,在歷史上又是怎樣的存在呢?明代始于鴨綠江邊的老邊墻(長城)、寬甸六堡、江沿臺堡等,都成為孫守濤詩中的主角。
編者使命
如果說,《邊地詩》創作是孫守濤退休生活的一個縮影,那么,《邊塞詩刊》公眾號的編輯工作,則是他生活的全部。
2005年退休時,正值互聯網上論壇、博客興起,一向甘于“與年輕人為伍”的孫守濤,立刻投入其中。每天在博客上發表詩歌新作、在攝影論壇上發布隨拍作品,讓孫守濤在剛退休的日子里樂此不疲。
那段時間,很多詩友都羨慕他:“孫老師是詩人中攝影最厲害的?!?/p>
其實,這種夸贊并不虛假,因為孫守濤每每通過博客發表詩歌作品時,都會配上一幅與主題相關的攝影作品。
他自己也戲言:“每一次探訪都是‘一箭雙雕’,既要寫一首好詩,也要出一張好片?!?/p>
而在那些攝影愛好者群體中,羨慕孫守濤的人就更多了,在他們看來,“孫老師的攝影作品被賦予了文學內涵,比別人的更有意義?!?/p>
就這樣一拍一寫,退休生活不知不覺過去了十年。隨著論壇和博客的沒落,孫守濤發現了更為大家關注的平臺——微信公眾號,于是他決定創辦公眾號詩刊,《邊塞詩刊》應運而生。
2016年6月6日,公眾號《邊塞詩刊》正式創建,孫守濤集編輯、版式、美工于一身,真正做到了“從零開始”。
即使是現在,當我們打開《邊塞詩刊》公眾號,也很難與一位76歲的老人聯系在一起。
一位詩友曾這樣評價:“單從版式風格和圖片選擇上看,編輯的想法都是很前衛的?!?/p>
近5年來,《邊塞詩刊》共發刊2100余期,按每期最低發表5首詩歌計算,如今已經刊發詩歌一萬余首。其中,既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、國內一線詩人的作品,也有省市級作家協會會員的作品,而《邊塞詩刊》更多的是為詩歌新人提供了發表平臺。
從詩歌作者到編者,孫守濤的樂趣在于對詩歌熱愛和執著;而對于一位76歲的老人來說,《邊地詩》和《邊塞詩刊》的意義,則彰顯了一位詩人的信仰。
(本版照片均為資料圖)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