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時的安東境內有三條鐵路線,連接東北及關內,包括安奉鐵路(今沈丹線)、鳳上線和安大線。其實,在丹東還有一條線路,安仁線的灌水至通化段。
由于歷史原因,這段鐵路僅建幾十千米的路基和橋隧,便被遺棄。
這條被遺棄的鐵路所構成的路網,曾被日本人稱為“東邊道大鐵路”。
連接安仁線
據《安東市志》記載:東北淪陷以后,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地掠奪東北財富,為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。從1937年起,相繼籌建 “東邊道縱貫鐵路”。
這條鐵道原計劃從鴨綠江入??诖髺|港為起點,連接安仁線(安東至桓仁),通仁線(通化至桓仁),直達長圖線的明月溝站。
東邊道大鐵道從1937年開始分段修建。第一階段建筑安仁線,起點由安奉線(今沈丹線)的高力站(今湯河站,已拆除)引出,途經官家、灌水等地直達桓仁,全線長171千米。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,高力站至灌水段開工;同年9月,灌水至桓仁段開始施工。由于資金問題,1939年,高力站至灌水段鐵路停工。
彼時,灌水到桓仁段鐵路僅完成54千米的一部分路基和橋隧。全線共有橋涵90座,隧道4座,設有雙山子、井峪、八河川3個車站,停建時,路基大部分完成。
1943年2月,高力站至官家站間線路改與鳳凰城站接軌。1943年5月,鳳凰城站至灌水站間全線通車,并開辦臨時營業。1945年日本投降,“東邊道大鐵道”工程半途而廢。
如今,在寬甸到吉林通化的公路沿途,還可以看到廢棄不用的鐵路路基、橋涵、隧道等,都是當時留下的“工程”。
修建安大線
第二階段是修建安大線,自安東站(今丹東站)到大東港,全長30.4千米。以大東港為起點,連接安仁線,構成“東邊道縱貫鐵道”陸海聯運路線。
1940年4月開工到1941年1月,安東到南安東段鋪軌10千米,同年4月開辦臨時營業。并繼續修建三道溝到大東港鐵路,只修建10公里路基和2座小橋便停工。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,僅完成部分橋隧、路基的土方工程。
新計劃誕生
丹東市較早提出重建“東北東部鐵路通道”工程,丹東、本溪和通化三市就丹東至通化地方鐵路建設項目召開3次聯席會議。
1997年,鐵道部三院對東北東部鐵路全線進行了可行性研究設計工作,并在設計中正式提出將莊河至前陽、灌水至通化、白河至和龍三段斷頭鐵路連通。
2003年,黨中央、國務院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,為這條鐵路帶來了曙光。2004年9月16日,“建設東北東部鐵路通道”被正式列入國家建設項目。
2005年,鐵路勘測設計部門完成了該項目設計工作,同時這一項目納入了全國鐵路建設“十一五”規劃。
然而,這條鐵路若經過城市區域,雖然沈丹線運能增加,但會影響到城市功能和布局,因此,相關部門建議新線建設應繞城:自新建金山灣至前陽36千米的繞城鐵路;新建前陽至大東港12千米疏港鐵路。2012年9月26日,灌水至通化鐵路通車典禮在灌水站舉行。
東北東部鐵路通道的建成,連接了東北東部13個城市和30多個縣,給該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。昔日“斷頭路”,今日貫三省。
?